护理管理文学网>仙侠>从明朝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十三章 设计玻璃窑
    在魏忠把匠人们找过来之前,朱棣首先需要把玻璃窑的框架设计好。

    在后世,玻璃窑分为坩埚窑、池窑、火焰熔窑、电熔窑等类型。不过电熔窑什么的,朱棣现在就别想了。

    朱棣看了一下其他的这几种窑,其中池窑是大规模生产玻璃的,每天几百吨的生产能力。火焰窑这是用天然气、煤气为燃料的。显然都不是朱棣需要的。

    最合适朱棣的是坩埚窑,它适用于熔制产量小、品种多或经常更换料种的玻璃。

    他目前的玻璃需求并不大,朱棣目前也没有大规模生产玻璃的想法,现在是去圈钱,等过几年朱棣才会考虑是否大规模生产。

    朱棣计算了一下目前需要的产量,按照明朝一共十五个省级行政单位来算,他打算在每个府分别限量出售,每个府朱棣平均一个月只限卖二十件,对于一个庞大的府而言,这点数量泡都冒不起来,当然,肯定是要搞好宣传炒作的。十五个府就需要三百件。

    一个府总共才二十件,而玻璃又有五、六种颜色,所以对于一个府来说,每种颜色的玻璃也就三四件而已,再加上各种款式,基本上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玻璃的价格。朱棣目前来说,并不想降低玻璃的逼格。这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

    那么算下来,光明朝境内,一个月就能给朱棣带来三十万辆左右收入,再加上京城、江南等地,朱棣也会看情况适量增加一批。

    这样只是大明,一年就能为朱棣带来三百万两白银。当然,这是理想情况,是基本不可能的,时间越久,就会越少。

    而明朝境外,今年九月份会出一次海。也会带上200件左右的玻璃制品。会给自己带来近20万两的白银。

    一个月后,玻璃生产顺利的话,今年还剩下的五个月,按照最保守的估计,怎么也能给自己带来近百万两的白银。

    计算完需求,朱棣发现这个玻璃窑每个月最多只需要生产四百件左右,即一天生产十几件。这么一看,其实也就是个小作坊罢了。

    当然,都是小作坊了,那之前计划的玻璃木模具还要不要?

    当然要,虽然朱棣不需要大规模生产,多找几个匠人,手工也能做出来,满足产量,但是远远比不上模具做出来的标准。也远没有模具的效率。

    最重要的是,朱棣需要用玻璃模具,带出来几个会做模具的匠人。模具将会是大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必不可少的一环。相比起以后的冲压模具那些,玻璃模具可以说是要求最低的了。这次就当是技术储备了。

    ……

    决定了要修坩埚窑,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设计了。

    坩埚窑就是在窑内放置坩埚,熔炼时,先把玻璃料加入坩埚,再把坩埚放进窑内,融化后,把整个坩埚取出,再进行吹制、压制、拉引、浇注等。

    其中坩埚用耐火粘土制成。又分为开口坩埚和闭口坩埚两种。

    开口坩埚中的玻璃液直接受火焰辐射,传热效率高,但玻璃液易受火焰污染,并受火焰气氛性质的影响,只宜用净化煤气或油作燃料。显然对朱棣来说并不适用。

    而闭口坩埚则是口部朝向窑外,便于投料和成形操作,玻璃液不与火焰直接接触,通过坩埚壁间接传热,其热工性能恰与开口坩埚相反,适宜于用在多坩埚窑中熔化多种颜色玻璃、晶质玻璃和其他多品种的玻璃。

    不需要过多考虑,朱棣直接选择了闭口坩埚。

    ……

    坩埚是什么原材料制成的呢?那就是耐火粘土,而这这耐火粘土也是有讲究的。

    耐火粘土中的硬质粘土用于制作高炉耐火材料,炼铁炉、热风炉、盛钢桶的衬砖、塞头砖。以后朱棣的钢铁厂就需要这种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