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的冬天,年轻英俊的皇帝弗兰茨出人意料的没有参加维也纳的社交舞会,这令众多的贵妇们很失望。当然,弗兰茨没有参加舞会除了恋爱之外,还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他又出现了脑疾和半盲现象,即视力障碍,这是他被刺受伤后遗留的隐症,因而需要精心的护理和休息。

    自柏林回来之后,伊丽莎就开始了与柏林之间的频繁联系。马克思·路德维希带了现金去西门子公司支付了第一笔试验费用,他在信中告诉伊丽莎白“你真应该亲眼看看约翰·西门子先生看见银币的时候双眼放光的样子”。这幅想象图使伊丽莎白开心不已。

    伊丽莎建议路德维希将门德尔小姐接到柏林居住,“现在公司的盈利状态很好,支付给你的报酬,足够你养活一个家庭。我想你不能忍受与门德尔小姐长时间的分离,因为你将在柏林居住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我不能肯定是多久,我希望你能留到试验完成。”

    路德维希已经不知不觉变得十分相信伊丽莎白,伊丽莎白身上流露出的坚强和自信,以及逐渐展现出来的女性魅力,渐渐影响了他。

    16岁的伊丽莎白,日渐秀美。

    1853年在一片混乱中过去了。

    1854年1月4日,英法舰队进入黑海;一天之后,土军在西塔特(Citate)击败俄军的进攻;1月8日俄军进入多布卢加;2月6日,俄国宣布与英法断交,作为英法联合舰队驶进黑海的回应。

    2月10日,英国和平代表团到达俄国作最后的外交努力并面见了沙皇。双方分歧很大,沙皇担心与英法开战,但也不愿意就此退让,尼古拉还是希望英法能先做出让步。他对英国特使讲:“你们不要以战争威胁我,而我可以依仗柏林和维也纳。”以此警告英法可能再次引起欧洲大战。然而神圣同盟早已貌合神离。普鲁士对1850年俄国在普奥争端中袒护奥地利早有怨言,此时更不会为巴尔干这个与自己毫无利益瓜葛的问题为俄国火中取栗。而奥地利就更加高深莫测了,尼古拉一世万万没有想到几个月之后奥地利的背叛。[注16]

    弗兰茨·约瑟夫在敦促维也纳宫殿的改造工程、烦恼复杂曲折的政-治-局-势、关注母亲索菲皇太后主持的伊舍尔别墅改造工程、挂念甜蜜可爱的未婚妻等等诸事之间,忙得焦头烂额。

    他常常给未婚妻写长长的情书,白天会去打猎,晚上去看马戏演出。驻维也纳的各国外交官们议论纷纷,说这位皇帝表现的完全像任何一位将要结婚的普通年轻人,某些人甚至说,“这是一个孩子”。

    战争局势进一步恶化扩大,奥地利的态度仍然是举棋不定,又加之1853年底,奥地利刚因军费经费紧张不得不裁减了一部分军队,尼古拉仍然乐观的认为奥地利会有偏向俄罗斯的倾向。

    在感情上很明显弗兰茨偏向尼古拉,而外交大臣的意见却向英法倾斜;大臣们分成两派,俄罗斯派和英法派实力悬殊,亲英法的呼声更高;弗兰茨夹在两派中间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1月底,从柏林传来好消息:发电机的试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西门子公司的三位合伙人无不欢欣雀跃。伊丽莎白支付的试验费用总数达到7000塔勒,全部转成西门子公司的股份,经过约翰·西门子详细复杂的计算,伊丽莎白·阿玛莉娅·欧根妮在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公司拥有令他担忧的百分之三十六的股份。

    伊丽莎本着怀疑主义的原则,再三叮嘱路德维希“看好钱袋子”,路德维希则回信问她“我何时才能回慕尼黑?”,答案是“等我大婚的时候”。

    在英国和平代表团到达圣彼得堡的时候,一位名叫海因里希·郎古的人,从法兰克福前来慕尼黑拜见伊丽莎白公主。

    海因里希·郎古,普鲁士人,个子不高,身材很结实,有一双非常漂亮的海蓝色眼睛,炯炯有神。

    “你好,海因里希·郎古先生。”以好奇的心态接受了求见,多半还是看在海因里希递上来的履历表中,曾在罗斯柴尔德银行供职的经历。

    “尊贵的殿下,谢谢您能接见我。”很谦恭的态度。

    “不用客气。你来我这里,有什么事情吗?”

    “殿下应该知道,罗斯柴尔德银行在梅特涅时代,就已经是哈布斯堡家族的经济大管家。”

    “……这事我听说了一点。”伊丽莎没什么兴趣知道这个。

    “殿下即将成为奥地利的皇后,不知道对奥地利的经济状况了解多少呢?”

    伊丽莎摇头:“不了解,没兴趣。再者说了,奥地利的经济再糟糕,哈布斯堡家族还是有钱的。”

    海因里希失笑:“殿下真是豁达。”

    伊丽莎懒洋洋的没有表示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