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文学网>历史>佛陀时代 > 第35章 比丘群居佛不喜
    姨母为佛缝制新衣,衣服做成了,又到了分别的日子。解夏后的某日晨,佛入迦毗罗卫城乞食,顺便向父母辞行,午后来到尼拘律园中释加罗差摩精舍,见屋中铺设许多床座,就像集体宿舍一样,便转身来到释加罗精舍。

    阿难等人正在做衣服,遥见佛来了便都出门迎接,取过衣钵,铺好床座,汲水洗足。佛洗完脚,坐在阿难铺设的座位上,对阿难说:“释加罗差摩的精舍里放了很多床,像是住了很多人!”阿难说:“是的,世尊,比丘们住在差摩精舍,是因为今天我们要一起做僧衣!”

    一般情况下,比丘身心远离群居或聚会之处,独住修行,所谓“戒德成就,在空闲处而自修行,与止观共相应!”衣服破了自己补,有个别不能自理者,像阿那律因失明,僧众帮他做僧衣,人多好干活,不一会就做完了。

    此次为了做衣服而将精舍变成集体宿舍,佛看不惯,就说:“比丘独自住在远离人群之处,容易获得修行和解脱的快乐。不愿独住远离人群而乐于聚众喧哗者,很难得到圣贤乐乃至无生死乐,想得到暂时或长久的不动心解脱是不可能的,内外环境或人事物变坏时,除了令人愁哭苦恼以外,我没看到有一样能令我快乐的。因此我住在空闲之处,空掉一切色想思,由此而生起喜悦与正定。即使有四部众来访,我也保持这种远离无欲的心境,也教他们这样做。

    比丘要想多修空三昧的话,先从初禅修起以奠定四禅的基础,成就内在空、外在空、内外空及不动定。如果初禅没有开悟缘起空,就使此心依次移入以上各个禅定境界,如此反复练习,调柔自心走向远离,就会成就内在空,心不动了,就能理解什么是内在空了。在第四禅得到内在空时心如止水,心境是澄清安住的,不论经行坐定所念所说,六根都保持在内敛回收状态,心意识不再向外边跑,也不会生起贪忧恶念和不善念,这是正确的经验和认识。

    比丘达到第四禅不动心境界时,若想经行便可走出禅室,在房子的阴影中露地经行;行久思坐时,就到经行道头敷座而坐;心有所念时,不要有**、嗔恚、伤害这三种恶念不善念,应当念无欲、无恚、无害等三善念;心有所说时,不要说那些非圣贤论,要说就说贤圣论;心想观察五欲时,就随着那个现行困扰我心的欲望,去观察其作用和性质。这话是何意呢?就是不必按照眼知色、耳知声、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触的顺序,哪种欲望正在起现行,就观察哪种欲望的无常和衰耗的本质。假使有欲染的话,经过观察即可灭除!

    观察五盛阴兴衰可以灭除我慢,成就一心定,做到不放逸,魔或各种邪恶不善的因素就无法近身,还会由此产生无量善法,断尽来生,达到涅槃。

    不求解脱者有三烦。有些信众毕生奉事世尊,是为了学习正经、歌咏、记说。但是有者长期多闻佛法,诵习纯熟,通达沙门所论,也就是施论乃至缘起论,很容易成为只长学问,不断烦恼的佛学家。具体来说可分为烦师、烦弟子、烦梵行等三种情形。

    什么是烦师呢?师父原本乐居空闲,坐禅修行,虽然未能修成圣果,仍是凡人,但是能言善辩口才好。后来受到各种访客的影响,产生了世俗欲望,便带着弟子混迹社会,生起贡高我慢之心而还俗造业,来生还要被生老病死所烦恼,就叫烦师,是烦恼的师父。什么是烦弟子呢?弟子跟师父一样还俗造业,轮回生死,就叫烦弟子,是烦恼的弟子。什么是烦梵行呢?如来出世,十号具足,常住山林空闲处,坐禅不懈,不受任何外界影响。为什么已经成佛了,还要常住山林空闲处坐禅不懈呢?佛不是为了修证才如此,而是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自己现世的快乐安居,二是为了可怜后来人,使他们也能效法如来,乐在无事处坐禅悟道。有的佛弟子成就四禅,得到了心解脱,即使出入四部众,也不会妨碍梵行,更不会退心还俗。烦梵行是特指那些效法如来在闲静处坐禅,或成或未成四禅的比丘们,本来很精勤不放逸,只因乐于游行或四众聚会,滋生了贡高我慢的习气,结果退堕了,或者失去了四禅,甚至还俗了,所以叫烦梵行,是烦恼的梵行人!”

    在三烦中,烦师、烦弟子指的是外道沙门梵志,他们也想成佛,佛不认为他们修的是清净梵行,而是污秽的烦热苦行。只有佛教的修行才是无上梵行。所以烦梵行专指退心还俗的佛弟子。如来出世稀有难逢,佛弟子乃至弟子的弟子有幸遇见佛法,却退堕了,还俗了,这是最可惜的,也是最可悲的。

    为此,佛说:“弟子对佛也要大发慈悲,不要做冤家才做的事。佛发慈悲心为弟子说法,是为弟子谋利益。弟子不接受正法,违犯师教,不能得定达到智慧,获得圆满解脱,便是对大师做了冤家才做的事,便是对佛不慈悲。唯有依教奉行、修成正果才是报佛恩。我不是说过吗,如同陶师鼓洪炉而烧制陶器那样,我的说法很严格,甚至很严厉,让人觉得有被陶冶和锻炼之苦。若是真实修行者,必能经得起考验而成大器!”

    独一静处修不放逸,现法作证我生已尽,乃至自知不受后有,本是僧家正业。所谓“现法”就是六根对六尘时不起贪心爱欲,这样就是见法般涅槃。

    环境是可以影响人的,比丘因为“在家愦闹,在家染着;在家为锁所锁,不得尽形寿修诸梵行,宁可舍少多财物,舍少多亲族”而出家学道,出了家反而乐于群居而不精进修行,那就没有意义了。

    有人说出家是福,不出家是不能享福。其实在家、出家都有苦恼,如佛说:“在家者以不自在为苦,出家学道者以自在为苦!”在家人钱财珍宝、畜牧谷米以及奴婢等等不能如意增长,是不自在是苦。出家人随顺贪嗔痴任意而为,太自在太放逸了也是苦。反之则是乐。所以佛就做衣事如临大敌,告诫弟子应当反复训练四增上心,慧观内外空,成就四禅不动心解脱,防止因为乐于漫游集会而堕落,可谓用心良苦!

    安居之后,僧团行将远游。尼拘律树园门外,站满了前来送行的人。佛与圣众着衣托钵,仪容安详肃穆,直身平视依次走出园门,在众人的目送下,朝着摩竭陀国的方向渐行渐远。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